当前位置: 主页 > 国内 >

“极地探路者”琚宜太,把南极考察之路走下去

时间:2021-11-11来源:互联网 作者:编辑 点击:
提起“极地探路者”琚宜太这个名字,但凡关注过“中国南极考察”的人应该都会知道。他把自己真真实实交给了科研,为中国的地质研究事业献出了青春,在南极科考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

提起“极地探路者”琚宜太这个名字,但凡关注过“中国南极考察”的人应该都会知道。他把自己真真实实交给了科研,为中国的地质研究事业献出了青春,在南极科考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。

琚宜太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,曾经参加过三次南极考察。他在34岁时,就已经是两任南极内陆格罗夫山64座冰原岛峰的总称考察队队长了。他和队友们一同深入南极大陆深处,从冰缝密布、常年风力达到8级以上的危险地带带回很多珍贵的陨石,为我国南极科研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。这一系列在常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就是被琚宜太这样一位冷静而勇敢的学者一次又一次的完成。

从地质工作者到南极考察队成员

在大学学习矿产勘查专业的琚宜太不会想到,自己在未来居然会和南极结下那样深刻的不解之缘。毕业后的琚宜太先是在福建做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,主要负责寻找金矿,当时他的工作内容可以说跟南极毫无关系。原以为生活就会这样波澜不惊地继续下去,但一个可以让生活变得完全不一样的机会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。

出于对地质与科研的热爱,琚宜太义无反顾地报考了中科院的博士生。他喜欢大地构造,原本想成为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继亮研究员的学生,可惜当年李先生名额已满,琚宜太被转给刘小汉研究员。当时的琚宜太并不清楚刘小汉老师的研究方向,所以有点犹豫不决,直到接到刘小汉老师的电话“你可以去南极”。就是这句话,让琚宜太动了心,那可是南极啊,广袤的冰雪大陆,严酷的自然环境,神奇的自然景观,始终吸引着人类的目光,多少人一生也没有机会踏足的地方。南极蕴藏着无数的奥秘等待人们去研究、探索,对人类的未来生存影响深远。于是琚宜太做出了决定,由此开始了自己与南极的不解之缘。

三次南极考察,两次成为“陨石猎人队”队长

1999年,琚宜太第一次前往南极,当时他参加的是中国第16次南极科学考察。那次的考察任务十分艰巨,时间性强、危险性大,依赖客观因素较多。最终在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,圆满地完成了格罗夫山考察、大洋考察、沉积物捕集器收放取样等考察任务,获得了大量的样品资料,为全面完成国家“九五”重点攻关项目奠定了基础,特别是格罗夫山考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学成果。

2002年,琚宜太再次踏上了前往南极的考察之路,和上次不一样的是,这次他是作为中国南极科考队“陨石猎人队”队长前往。性格沉稳、敢想敢做的琚宜太在这一次考察中,经受住了考验,圆满完成各项科考任务。

要知道在格罗夫山辨认陨石不是一件轻松的事。虽然动用扫雷器,但灵敏的仪器碰到含铁的小石块都会“吱吱”乱叫,队员们还是得依靠肉眼,一块块地拾拣和辨认。在为期43天的考察中,“陨石猎人队”在格罗夫山的碎石带中发现了4448块陨石,这为研究宇宙和天体运动提供了珍贵的资料,也使我国南极陨石的拥有量继日本、美国之后,跃居世界第三位。

2005年,琚宜太又一次担任中国南极考察队“陨石猎人队”队长,带领队伍前往南极进行第四次格罗夫山综合考察。他带领科考人员在这次考察中共收集陨石5354块,超过前3次收集数量的总和,并绘出了格罗夫山地区1:5万的地质图。

琚宜太表示,这次南极之行除了收集到珍贵的“哈丁山土壤”样本外,同时采集了大量的沉积岩,给进一步研究冰盖进退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。考察队还在这一区域安装了11个永久性卫星地面角反射器,它们将为研究冰流运动速度及冰貌动态变化过程等提供精确数据。这是我国第一次在该区域进行遥感监测。同时,科学家们还在南极进行了宇宙尘的收集工作。

作为个人,琚宜太在三次考察期间共为中国带回2941块陨石,是目前全世界找到南极陨石最多的科学家。

生命至高无上,安全永远第一

在南极内陆格罗夫山执行考察任务比大多数人想象中的还要困难,肉眼难辨的冰缝号称地狱之门,老队员郑鸣曾经发出感慨,“在格罗夫山,你迈出的每一步,都可能是人类的第一步,也可能是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步。”

时隔多年,琚宜太仍清晰地记得,当时有位队员叫缪秉魁,临出发前他的妻子带着年幼的女儿一起来送行,对当时作为队长的琚宜太千叮咛万嘱咐说,“请一定要把我们小缪安全地从南极带回来,一定!”这样的嘱托很多,使得琚宜太肩上的担子很重,所以他暗暗下定决心,一定要照顾好所有队员,让大家都平平安安出发,完好无损回家!

当时在格罗夫山地区进行的科学考察还带有一定程度的探险性质,队员的安全很大程度上依靠领队者的经验和现场反应。琚宜太表示,“整个考察分队的十几条生命都维系在我一个人身上,担子这么重,我不得不冷静,我必须冷静。”但是就算再精心的计划,仍然会出现许多不可避免的险象。在寻找陨石的过程中,缪秉魁不慎掉入冰缝,幸亏冰缝不宽,他双臂撑住,挣扎着爬出来。缪秉魁惊魂未定满手是血的样子,深深地印在了琚宜太心里。他明白,不能再冒险了,虽然这是个陨石聚集区。前进是勇气,退出更需要智慧。随后,他带领队伍果断从那个地区撤了出来。在他的心里,科研成果固然让人骄傲又自豪,但是队员的生命更是无价之宝。人员伤亡不仅会毁掉一个家庭,更会严重影响“中国南极考察”的声誉。

“陨石猎人队”的诞生和事迹

在南极执行考察任务,伴随着凌冽寒风而来的,除了危机还有丰厚的科研成果。

琚宜太第一次出发去南极考察时,有一位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人物同在队伍中,他就是李金雁,是当时队伍里的机械师。李金雁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,去过很多次南极,经验丰富,专业水平也非常扎实。这样的角色在队伍中相当重要,那时的内陆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“南极考察可以用三流的科学家,但必须用一流的机械师”,因为机械师能够保证每位队员安全归来。科学家的能力决定了整个队伍的上限,而机械师的能力则决定了整个队伍的下限。琚宜太回忆道,自己后来能成为称职的队长,和李金雁的引导及帮助是分不开的。

第一次当队长,去南极考察的时候,琚宜太满怀豪情壮志,他告诉李金雁:“我的梦想是找到一百颗陨石。”没想到这句话不仅扎根在琚宜太心里,也牢牢映在了李金雁的脑海中。在考察工作期间,有一天李金雁很晚都没回来,琚宜太和其他队员心里着急,就开车出去寻找,后来在一片陌生的地区找到了李金雁,他满脸兴奋又自豪地对琚宜太说:“你可以实现梦想了。”琚宜太当时很疑惑,还没有反应过来。“我找到了一个陨石的富集区,那里有你的梦想。”琚宜太心头一颤,和队员们稍作休整,马不停蹄赶到李金雁所说的位置。在看到四处散落的若隐若现的陨石碎块时,琚宜太觉得那不是石头,而是他心里闪烁的星星。在全体队员们的努力下,那一天就找到了九百多块陨石。后来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了,在第十九次南极考察中共找到了四千多块陨石。自此,“陨石猎人队”的名号一炮打响。

关于南极的故事有许许多多,仍然在等待着更多的科学家和探索者去发掘和解密。琚宜太想对前往南极考察的新老朋友们说,“科学考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敢!心存敬畏之心,为了科研工作能顺利、平稳地进行下去,我们更需要脚踏实地,一步一个脚印的在科研之路上前行。”

发展稳步前行,未来光明可期!这不仅是科研精神,亦是探路者的发展理念。探路者自创立以来坚守本心,在发展自身硬实力的道路上稳步探索,勤恳耕耘。探路者已经连续13年用专业户外装备贴身护航南北极考察队员,为他们提供极寒环境下工作的装备保障,同时也不断加强针对极地环境的户外科技研发,为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提供更加专业的全套装备保护。

为守护而生的温度,应该有更多人共同感受。为向中国南北极考察队致敬,也为了将同样的极地保暖科技带给广大消费者,探路者现已开启极地系列防寒服发售,其中的复刻版极地防寒服全球限量2000件!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文章导航
推荐内容